阳光讯(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孙婧)73 岁高龄、多年高血压与腔隙性脑梗病史,还伴有一个直径达 11 厘米的巨大肺大疱 —— 当多重健康风险叠加,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与手术挑战不言而喻。近日,西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团队与骨科紧密协作,成功为这样一位高危患者完成手术,不仅破解了巨大肺大疱带来的麻醉 “陷阱”,更标志着该院在高风险患者围术期管理领域迈上新台阶。
据了解,患者梁大爷因股骨头坏死需接受手术治疗,但术前检查却让诊疗团队面临严峻考验。除高血压、腔隙性脑梗、贫血等基础疾病外,长期吸烟导致的肺气肿,以及左肺下叶那枚 11 厘米的巨大肺大疱,成为手术麻醉的最大隐患。“这个肺大疱就像一个脆弱的‘气球’,全身麻醉时,气管插管、拔管的气道刺激,或是机械通气的压力变化,都可能导致它破裂,引发张力性气胸,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危及生命。” 西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负责人介绍,如何在保障手术顺利的同时,避开这一 “生死陷阱”,成为团队首要解决的问题。
面对挑战,麻醉科团队将 “精准评估” 与 “方案优化” 作为破局关键。通过多学科会诊与深入研判,团队最终摒弃风险较高的全身麻醉,选择更适配下肢手术的椎管内麻醉方案。“这种麻醉方式无需气管插管,能从根源上避免气道刺激和机械通气对肺大疱的压迫,不仅对患者循环、呼吸系统的干扰远小于全麻,还能最大程度降低肺大疱破裂风险。” 麻醉科医生解释道。
展开剩余44%为确保万无一失,团队还制定了 “双重保险”:一方面细化麻醉操作流程,提前模拟术中可能出现的血压波动、呼吸异常等情况,明确应对措施;另一方面备好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等急救设备,一旦发生肺大疱破裂,可立即启动应急处置,为患者生命安全筑牢防线。
手术当天,麻醉医生全程坚守岗位,通过严密监护仪实时追踪患者心率、血压、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,精准控制麻醉药物剂量与麻醉平面,同时配合低剂量静脉镇静,在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时,让患者在舒适状态下度过手术。骨科团队则在稳定的麻醉环境中,高效完成股骨头置换操作,整个手术过程平稳有序。
术后管理同样体现 “个体化” 与 “精细化”。考虑到患者高龄且肺功能较弱,麻醉科团队为其定制了 “神经阻滞 + 小剂量静脉镇痛” 的复合镇痛方案 —— 既通过神经阻滞精准缓解手术部位疼痛,又以小剂量静脉药物补充镇痛效果,有效避免了大剂量镇痛药可能引发的呼吸抑制风险,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。
“这例手术的成功,是‘以患者为中心’医疗理念的生动实践。” 西安市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麻醉科与骨科的高效协作,不仅展现了医院在高危复杂病例诊疗中的技术实力与担当精神,更为今后同类伴有严重合并症的高龄患者手术,提供了可借鉴的临床经验,将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
发布于:陕西省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