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年,国民党高层会议上,一位中将参谋次长和一位作战厅长当着蒋介石的面互相指控对方是“共谍”。讽刺的是,这两人后来一个被台湾史料盖章为“导致国军溃败的罪魁”,另一个却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功臣。更荒诞的是,蒋介石至死都没想明白:为什么他亲自批阅的作战计划,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解放军的案头?
“杀陈诚以谢国人!”国民党“行宪国大”上,败军之将们把枪口对准了参谋总长陈诚。谁也没注意到,角落里两位将军正用眼神交锋——刘斐和郭汝瑰,一个桂系心腹却深得蒋介石信任,一个黄埔嫡系被陈诚视为左膀右臂。当陈诚狼狈辞职后,戏剧性的一幕上演:新任参谋总长顾祝同任命郭汝瑰执掌作战厅,郭却死活不肯上任,只因他的顶头上司刘斐曾公开骂他“通共”。
睢杞战役的硝烟还未散尽,被俘的区寿年兵团司令在战俘营破口大骂:“刘斐那个王八蛋害我!”原来本该撤退的5万大军,因刘斐一纸“坚守睢县”的命令成了瓮中之鳖。郭汝瑰趁机向蒋介石打小报告,却听见刘斐意味深长地说:“这是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啊!”更诡异的是,中共联络人任廉儒警告郭汝瑰:“别整刘斐,小心误伤同志。”
台北阳明山的蒋介石官邸里,私人医生熊丸发现个怪事:每当地图室三巨头(蒋介石、周菊村、刘斐)开完会,解放军总能未卜先知。前线将领开始阳奉阴违——提前进攻时间就能打赢,按原计划必败。所有人都怀疑刘斐,唯独蒋介石不信:“为章(刘斐)跟我二十年!”与此同时,郭汝瑰正把作战计划塞进任廉儒的西装内衬,这位“国军精英”连睡衣都印着“效忠领袖”,却在给共产党递情报时连窗帘褶皱都要检查三遍。
1992年台湾《湖南文献》突然爆料:“戡乱失败全因刘斐、郭汝瑰!”但通篇没举出实证。更魔幻的是,大陆史料显示:郭汝瑰1980年恢复共产党党籍时,刘斐的档案却写着“党的真诚朋友”。当年北平谈判,毛泽东用麻将术语点醒刘斐:“我喜欢打平和。”而在南京,蒋介石对着淮海战役地图咆哮时,郭汝瑰正用“符合兵法”的建议把杜聿明集团送进包围圈——这位“卧底”将军后来笑谈:“我开会时喊十遍‘消灭共军',其实我自己就是共军。”
李宗仁代总统时期,白崇禧力邀刘斐主政湖南,却不知这位“桂系智囊”早已和中共密商起义。当程潜担心起义兵力不足时,刘斐“恰好”建议调陈明仁部入湘——这支生力军最终成为长沙和平解放的关键。而在台湾,晚年的蒋介石看到郭汝瑰起义新闻后,把假牙都咬碎了:“他给我当了十二年作战厅长?!”
国民党总喜欢把失败归咎于“共谍”,却不想想:为什么共产党员能在你们心脏部位蹦迪二十年?郭汝瑰的回忆录详细到每份情报传递细节,刘斐的传记却连张便条证据都找不到——这大概就是“专业特工”和“野生卧底”的区别。更讽刺的是,被台湾痛骂的两位“罪人”,一个帮共产党打赢了淮海战役,另一个促成了湖南和平解放,这买卖怎么算都是血赚。
看完这段历史,你觉得刘斐到底是不是“共谍”?如果是,为什么中共始终不公开承认?如果不是,为什么他总能在关键时刻“精准”助攻解放军?欢迎在评论区用麻将术语分析——毕竟连毛主席都说:“和了就行!”
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