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,早上起来嗓子里总是有痰,咳又咳不干净,咽又咽不下去,别提多难受了,尤其是很多中老年朋友,常常有这种感受。
其实,痰在中医里可是身体的"信号灯",不同颜色、质地的痰,代表着身体不同的状况。如果你没有搞清楚,胡乱用药,有可能不仅没化痰,反而让咳嗽长期不能痊愈。
今天黄药师就给大家分享三种常用的中成药,分别对付白痰、黄痰和黏痰。
一、白痰——小青龙颗粒
白痰常发生在在着凉感冒后,或者平时总觉得怕冷、咳嗽,吐出来的痰是白色的,而且比较稀,有时候还能看到泡沫,嗓子也痒痒的。
这其实是体内有寒的表现,通常是外感风寒或者体内阳气不足,导致寒湿凝聚,形成了白痰。
小青龙颗粒是经典的中成药,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小青龙汤。它里面有麻黄、桂枝、细辛、干姜等药材。麻黄能发汗解表、宣肺平喘,把身体里的寒邪透散出去;桂枝温通经脉,帮助麻黄一起驱散寒邪;细辛和干姜则是温肺化饮的高手,专门对付肺里的寒痰。
图片仅供参考,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打个比方,这就好比冬天家里的水管结了冰,水流不通畅,小青龙颗粒就像给水管通上了暖气,把冰融化,让水重新流动起来。咱们体内的寒邪被驱散了,白痰也消失了。
如果你遇到感冒、流感、新冠等呼吸道感染时,还怕冷、咳嗽,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试试小青龙颗粒。不过要注意,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黄痰、粘痰就不能用它了。
二、黄痰——复方鲜竹沥液
当我们身体里有热的时候,比如感冒发烧后,或者平时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,导致体内积热,肺气被热邪熏蒸,就会把津液炼化成痰,这时候的痰常常是黄色的,或者白黄夹杂,而且比较浓稠。
同时,还可能伴有口渴、口苦口臭、喉咙疼痛、发烧、大便不畅、烦躁不安等热病症状。
对付黄痰,可以选择复方鲜竹沥液。它里面含有鲜竹沥、鱼腥草、半夏、枇杷叶等药材。鲜竹沥性寒,古代称其为“痰家之圣剂”,有很强的祛痰能力,尤其是热痰。鱼腥草是清热解毒的能手,能消炎抗菌,缓解喉咙疼痛;半夏燥湿化痰,是化痰常用药。枇杷叶能清肺止咳。
图片仅供参考,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它们搭配在一起,专门清理肺里的热邪和黄痰。
要是您出现了黄痰,还伴有上述这些热象,不妨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复方鲜竹沥液。但要注意,脾胃虚寒的人可要慎用哦。
三、粘痰(黏痰)——二陈丸
最后说说黏痰,这种痰可真让人难受,总是卡在嗓子里,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,感觉嗓子里就像糊了一层浆糊,浑身也觉得黏糊糊的,没什么力气。这在中医里,大多是因为体内痰湿重,湿气聚集在一起,形成了黏腻的痰。
对付长期的粘痰,二陈丸可以上场了。它来自古方二陈汤,成分有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
图片仅供参考,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半夏是燥湿化痰的“大将”,是燥湿化痰的主力;陈皮理气化痰,气行则痰消,让身体里的气机顺畅起来,痰自然就不容易聚集了;茯苓利水渗湿,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,减少痰的生成;甘草调和诸药,同时补益脾胃。
整个方能把嗓子和身体里黏黏的痰和沉沉湿都打扫得干干净净,让呼吸变得顺畅,身体也轻快起来。
就好比家里的水管被黏糊糊的东西堵住了,二陈丸就像水管清洁剂,把这些黏腻的东西溶解掉,让管道恢复通畅。
如果您总是被黏痰困扰,平时还觉得身体沉重、舌苔厚腻、胸闷痰多,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二陈丸。但是,阴虚燥咳、干咳无痰的人就不适合这个药了。
黄药师小贴士
平时痰多,或者痰湿体质的人,也可以在饮食上调理,从根上决解决生痰之源,多吃薏米、玉米、赤小豆、扁豆、冬瓜、白萝卜、荠菜等有助于化痰祛湿的食物。少吃咸菜、咸肉、油腻食物、甜食、芝麻、酒、西瓜等容易生痰的食物。
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